幼儿园排名教案(1)
活动目标:
1、可根据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排列规则进行排序。
2、儿童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排序活动的乐趣。
3、让孩子们知道简单的数学真理。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课件、图形娃娃、小花、长圆形、红色、蓝色、黄色图卡
活动过程:
1、组织孩子拍铃鼓游戏,引出活动主题,孩子们,请听听老师怎么拍铃鼓?
2、引导孩子发现鼓中的秘密,并用图片记录规则。
老师有一些图形娃娃。请想想如何用图形娃娃来表达我们刚才拍鼓的规律。
(1)大声――小声――大声――小声――
(2)大声――小声――小声――大声――小声――小声――
3、播放本课件:“给颜色排队”
(1)老师引导孩子同时观看课件,出示红色图卡和黄色图卡。
老师:红色娃娃和黄色娃娃要去颜色王国的晚会。他们排队出发!(老师边说边按照红黄红黄的顺序排列图卡。)
(2)引导孩子谈谈红黄排队的规律。红色背面应该是什么颜色?
(3)老师:蓝色要和红色、黄色一起去,要重新排队。
老师:按照红色-黄色-蓝色-红色-黄色-蓝色的顺序排队。请找出规律的排序,说说蓝色后面该怎么排序。
4、老师总结:这种按一定规律排队物体的方法叫排序。刚才我们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根据物体的大小和颜色进行排序的。我们也可以根据物体的长度、厚度和高度来排序吗?
5、再次播放课件
(1)引导孩子观察和谈排序的规律是什么?
(2)观看课件图片,引导孩子完成课件练习。
4、儿童操作活动“串项链”
给孩子发几朵小花和长圆形,按一定规律串项链
5、结束部分
孩子们,我们串好项链,一起去参加色彩王国晚会,好吗?
活动反思:
今天,我上了《按规律排序》一课。我先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介绍,说松鼠在森林里摘了一些漂亮的红豆。绿豆串成了一串漂亮的项链。请找到隐藏在项链中的美丽秘密:一个红色,一个绿色,一个红色和一个绿色。然后展示一串项链,一个红两个绿,一个红两个绿。和孩子们一起寻找规则。然后让孩子用雪花片按规律排序,自己设计一些规律排序。然后指导孩子完成书中的作业。
课堂气氛活跃,孩子们兴趣很高。尤其是在我之前说过的时候,他们似乎都明白了。但当他们自己操作时,他们遇到了问题。有几个孩子串在一起,多一个或少一个。我让他们仔细检查,最后发现问题,然后纠正。
还有一个孩子很会说话,但是当他开始的时候,他发现他根本不明白,无法完成。我个人指导他,让他说,让他观察别人的作品,我花了很多精力,但收效甚微。最后,我亲自和他一起摆了三次,第四次让他摆对了。后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后来说了几条规则都没有让他难倒,他都摆对了。我意识到让孩子在教学过程中动手真的很重要。只有当孩子自己做的时候,他才能真正理解它的意思和规律。光凭嘴说,再费劲说,还不如再示范一遍。这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特别注意的经验。
幼儿园排名教案(2)
活动目标:
1、通过剪“春”活动,引导孩子独立展示春天的美好事物。
2、激发孩子大胆的想象力,自由剪出不同变化的“春”字。
3、通过儿童的独立操作,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
活动重点:
能大胆想象剪出不同变化的“春”字
活动难点:
对减法的含义有初步的理解
材料与环境创造:
1、孩子们已经学会了剪“春”字
2、工具:方形铅画纸,剪刀,固体胶,手工纸(每人数量不同)
3、5以内的减法题(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活动介绍:一、活动介绍:
1、今天,春姑娘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纸,看看春姑娘带来了什么颜色的纸?绿色代表什么?
2、今天春姑娘又要请你剪“春”了,上次你剪“春”字的时候,“春风”遇到了谁?
二、儿童剪“春”要求:
1、剪之前,数数春姑娘给你带来了多少张纸?
2、每个“春”字都不一样。
3、将剪好的“春”字贴在铅画纸上。
(孩子剪了几张纸后,老师示意停下来。老师给的纸不一定剪完)三、比较“春”字1、请介绍一下,你的几个“春”字有什么区别?
2、老师总结孩子的变化,及时肯定孩子的大胆想象。
四、找题目:
1、老师:今天春姑娘给你几张纸?还剩多少张纸?是多了还是少了?我们能用什么计算方法来表示?为什么要用减法?
老师总结:当剩下的东西比原来的总数少的时候,我们用减法来表示。
2、请根据自己剪“春”字的用纸情况找到相应的题目,并在等号后写下答案。
3、问题:你为什么选择这个问题?(师生共同总结题目中每个数字的含义)
五、延伸:
引导孩子把“春”字和相应的减法题介绍给同伴和客人老师。
幼儿园排名教案(3)
目标
1.学会用数字和符号记录花生的数量。
2.尝试有计划、有条理地剥花生和记录多次活动。
准备
1.每人一盘花生果(10粒左右,花生仁的数量为1―3不等)。
2.每组两盒彩笔,两个空盆,记录几张纸。
过程
1.猜猜有多少花生。
――观察盘子里的花生,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可比较花生的大小、长度、形状等。)
――你能猜到每个花生里有多少个花生仁吗?
――选择一颗花生果,先猜猜里面的颗粒数,然后剥下来看看自己对不对?
2.讨论记录方法。
――想想如何记住第一颗花生果中有多少颗花生仁?第二颗,第三颗?
――如何记录?是一起剥记录,还是一次剥记录?
3.记住花生的数量。
――孩子剥花生果,数数里有几颗花生仁,记录在记录纸上。
――注意观察每个孩子剥皮和记忆的方法和步骤,了解孩子解决问题的策略。
――引导先完成的孩子观察自己的记录表,找几次花生果中花生仁数量相同的记录。
4.交流分享。
――带领孩子们互相观察记录的结果。
――请告诉个别孩子他们记录的数字或符号是什么意思。
――品尝剥下来的花生。
建议
1.鼓励孩子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记录,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记录结果。
2.花生外壳可以在区域活动中涂上五颜六色,拼成漂亮的“七彩项链”、“七彩小路”等。
幼儿园排名教案(4)
教学内容
数学“按规律排序”
重点难点
1.通过操作、比较发现和掌握物体的排列规则
2.发展观察、比较和初步推断和判断。
教学目标
1.能有规律地排列不同形状的物体,掌握排列的规律。
2.逐步形成简单的推断能力和判断能力。
3.感受和体验周围生活中物体排序的规律美。
组织形式
集体
教学准备
儿童经验基础
了解日常生活中的排列现象。
环境准备
《儿童书籍数学》、不同长度、不同颜色的纸条、不同形状的图形
过程与策略
一、游戏介绍主题。
1.向老师学习拍手游戏,引起孩子发现规律,引出话题
2.让孩子按照规律记忆,体验规律对记忆的帮助。
二、发现规律,了解按不同颜色排列的规律。
1.用不同颜色的雪花片代替拍手,引导孩子观察和发现规律。
2.教师总结
三、掌握规律,可以运用不规律。
1.出示道路卡,以“回家的路”为场景,引导孩子掌握“不同图形排列”的规律
2.根据发现的规律,孩子们试图完成第二组和第三组…排列顺序
3.引导孩子发现不同的排列规则。
四、操作指导
1.带领孩子完成p4练习
2.孩子独立完成p5练习
有效的语言设计
1.请和老师拍手!
2.刚才我们拍了好几次手?手腕旋转了好几次?我们做的动作有什么规律?
3.你发现红色和绿色的规律是什么?接下来的颜色是什么?
4.总结:不同颜色的物体排列在一起,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找到第一组规律后,第二组和第一组完全一样,第三组和第二组完全一样。如果依次这样拍,就叫按规律排队。
5.小明要回家了。让我们为他铺路吧!这条路的规律是什么?
6.我们可以根据颜色和形状来排队。想想我们还能排队什么?
幼儿园排名教案(5)
作为一名不知疲倦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编制教学计划,在教学计划的帮助下,可以有效地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来参考你需要的教学计划吧!以下是小边帮助您整理幼儿园小班科学教学计划“根据颜色特征排序(数量)”,供您参考,希望能帮助有需要的朋友。
活动目标:
1、根据ABABABA的颜色特征、ABCABC的规律排序,感知物体排序的规律美。
2、可以用语言描述排序的规律。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ABAB板,ABCABC板,砖块,雪花片。
活动过程:
(一)引导孩子感知色彩的规律美,讲述色彩排列的规律。
1、老师:今天兔子要搬新家了。我们来看看兔子家的墙面装饰是怎么装饰的。
2、老师:兔子家的墙是按照红、黄、红两种颜色交替排序的。
3、幼儿操作。
(1)老师:老师为孩子们准备了红色和黄色的雪花片,然后让孩子们按照红色、黄色、红色和黄色交替的规则在托盘上排序。现在请轻轻地拿起椅子下面的托盘,并按照规则进行排序。
(2)儿童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老师:老师的墙还没有装饰。现在请一个孩子按照红色、黄色和红色交替的规则来装饰墙壁。孩子们认真看你的排名和他一样吗?
(二)复习ABCABC的排列顺序。
(1)师:现在我们来看看兔子的另一面墙是怎么装饰的。
(2)老师:兔子的墙是红、黄、蓝、红、黄、蓝三种颜色交替排序的。老师给孩子准备了红、黄、蓝三种颜色的雪花片,让孩子按照红、黄、蓝、红三种颜色交替排序的规律在托盘里排序。
(3)老师:老师还有一堵没有装饰的墙。现在老师邀请一个孩子来排序这堵墙。孩子们认真看你的排名和他一样吗?
(三)引导儿童按颜色特征进行操作。
1、老师:兔子家的`墙还没有完成,让我们一起帮忙。老师准备了不同颜色的砖块。现在请孩子们按照红、黄、红、黄的交替规则建造兔子家的墙。
2、老师: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孩子们建的墙是否正确。
3、老师:孩子们做得很好,墙是对的。兔子家里还有一堵墙,我们一起帮忙。老师准备了不同颜色的砖块。现在请孩子们按照红、黄、蓝、红、黄、蓝三种颜色交替的规则建造兔子家的墙。
4、老师: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孩子们建造的墙是否正确。孩子们做得很好,墙是正确的。
(四)活动结束。
老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红、黄、红、黄两种颜色交替排序和红、黄、蓝三种颜色交替排序,孩子们回家后可以找到生活中的东西。
幼儿园排名教案(6)
幼儿园教案“学习按厚度、高度、厚度排序”
活动目标:
1、学习根据物体的厚度、高度和厚度对7以内的正反排序进行排序
2、发展儿童思维的可逆性、传递性和双重性。
3、培养孩子爱动脑爱学习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7张不同厚度的书籍图片;7张高度和厚度相同的树干图片
活动过程:
第一部分:老师这里有一些你的好朋友,你想知道是谁吗?
二、基本部分
1、厚度排序(显示不同厚度的图片,7张)。你知道他们是谁吗?但是他们没有名字,很难过。让我们帮他们命名吧?
本文由七九论坛发布:七九社区 » 幼儿园排序教案(汇编15篇)
原文链接:https://www.79lt.com/6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