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社会不跟陌生人走教案(1)
设计思路
新人园的孩子总是缠着老师找妈妈。尤其是晚上离开公园的时候,每个家长都渴望第一个接到自己的宝宝,有的家庭同时有很多成员来接。有的家庭今天爸爸妈妈接,明天爷爷奶奶接,后天叔叔阿姨接。许多父母都有奇怪的面孔.这给教师接待离园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我们也觉得晚离园存在不安全隐患。为此。根据小班儿童的年龄特点。我采取设置情境的方法,让孩子在其中获得亲身体验,逐渐促进孩子有意识的自我保护行为,养成离开幼儿园的良好习惯。于是,就有了“不跟陌生人走”的活动。
活动目标
1.知道不能和陌生人一起去。
2.模拟离开花园的场景,知道老师的名字,然后站起来礼貌地离开课堂。
活动准备:一个陌生人由其他班的老师扮演,有几种零食。
活动过程
1.场景体验:陌生人走进班里接孩子
陌生人:我接毛毛和东东。
这两个孩子坐着不动,只是怀疑地看着陌生人。
陌生人:我是你妈妈的同事。我带来了很多美味的食物。跟我一起去。我会把所有美味的食物都给你,好吗(陌生人拿出几种包装漂亮的巧克力、薯片和其他食物)。毛毛和东东看到食物后立即站起来,走向陌生人。四五个孩子也跟着陌生人,一些孩子伸出手去要陌生人手中的食物。
陌生人:还有谁想和我们一起去?我们必须去操场!(另外两个孩子站起来.跟着陌生人出去。)
老师:(拦住)你干什么?你认识她吗?
孩子摇摇头。
老师:阿姨,你知道这些孩子的妈妈叫什么名字吗?
陌生人:不知道。
老师:你知道孩子们住在哪里吗?
陌生人:不知道。
老师:阿姨不认识你妈妈,不知道你家住在哪里。你还能和她一起去吗?
孩子:没有(孩子们已经回到座位上了)。
2.提问引导
老师:你为什么不能和她一起去?
孩子:她不认识我妈妈。
孩子:她不认识我的家。
孩子:我妈妈说:坏人会把孩子卖到农村,不让他们回家。
老师:如果阿姨给你糖,你会和她一起去吗?
孩子:不要走。
儿童:美味的食物中可能有毒药。
老师:阿姨带你去操场玩,你去吗?
孩子:不去。
3.小结
老师:我不认识的人是陌生人。当陌生人来接他时,孩子们不能和他一起去。如果陌生人拿出美味的食物。带我们去操场,我们不跟着,我们要等谁来接?
孩子:等爸爸妈妈来接。
老师:是的!只有当父母或家人来接他们时,他们才能离开。当爸爸妈妈没有来的时候,不要担心,和老师在一起。如果爸爸妈妈来接,你不用担心,等老师看到你的父母,叫你的名字离开座位去找爸爸妈妈。
4、老师自然会引出儿歌《妈妈没来我不急》,引导孩子一起朗诵。
5、孩子们模拟和体验离开幼儿园的场景。老师念叨孩子的名字后,可以站起来离开座位,自然去院子玩。活动自然结束。
附儿歌:“妈妈没来,我不着急。
幼儿园,门开着.
爸爸妈妈都来了。
毛毛妈妈没来.
急得毛毛哭起来。
陌生人,过来.
不要忽视它。
不要乱跑,慢慢等待.
爸爸妈妈一定要来。
点评
新小班刚入园,孩子哭闹,家长焦虑,加剧了早来园、晚离园的工作难度。虽然教师已经为这两个环节的工作做好了心理准备,但他们在处理过程中确实感到紧张和不安,害怕一些安全问题。我们幼儿园一直注重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教师对孩子的安全教育意识很强。针对上述问题,教师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首先,幼儿园实行接送卡制度。每张接送卡上都有孩子和家人的照片。家长用接送卡接孩子。老师知道持卡人是否是孩子的家人。.确认后,家长可以接走,及时有效地缓解了老师对孩子家长不熟悉的情况。其次,教师精心设计了一系列教育活动.试图通过活动提高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这个活动就是其中之一。在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过程中,教师注重根据小班儿童的年龄特点,运用场景设置方法,具体生动地创造真实场景,让儿童通过个人经验感受到与陌生人的伤害,使儿童获得有益的生活经验,达到教育的目的。可以说,整个活动的自然化和生活化提高了儿童的自我保护能力,并可以帮助儿童逐步建立良好的离校常规。
小班社会不跟陌生人走教案(2)
幼儿园小班社会优秀教案《不跟陌生人走》包含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职员工,我们应该总是编制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教学活动的基础,具有重要地位。教学计划应该如何编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小班优秀社会教学计划《不与陌生人同行》。欢迎阅读和收集。
活动目标:
1.知道不能轻信陌生人的话,不能和陌生人一起去。
2.培养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能够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能认真听同伴讲话,独立开展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1.ppt
2.请一位孩子不认识的阿姨扮演陌生人,并设置表演情境。
3.玩具、果冻、巧克力。
活动过程:
一、故事《沙沙与陌生人》
1.讲述故事《沙沙与陌生人》:变色龙沙沙独自在院子里玩。这时,一个陌生人问他怎么去公园。沙沙礼貌地告诉他怎么去。陌生人非常感谢沙沙。回到家,沙沙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说:“沙沙,你做得对!但还有一些事情你应该多加注意。”沙沙很快问妈妈:“我们还应该注意什么?”
2.集体讨论:
(1)为什么妈妈说沙沙做得对?
(2)让我们猜猜妈妈对沙沙说了什么,应该注意什么?
3.显示图片:
图1:当陌生人要你和他出去玩时,你不能和他一起去。
图2:当陌生人给你礼物或美味的东西时,你不能要。
图3:当陌生人想去你家时,你不能带路。
图4:陌生人拉你跟他走的时候,你要反抗,大声呼救。
二、情境练习
情境一:一个陌生的叔叔对一个孩子说:“孩子,你真可爱。我请你吃棒棒糖。”然后拿出玩具给他玩。
集体讨论:能不能接受陌生人的礼物,应该怎么对他说?
情境二:一位陌生的阿姨敲门走进教室,对一个孩子说:“我是你妈妈的好朋友。她今天没时间接你。让我送你回家,和我一起去。”
老师提醒:(1)你认识她吗?(2)如果你不认识她,你能相信她吗?(3)那你该怎么对这个阿姨说?
老师总结:对陌生人要有礼貌,但不要轻易相信他们的话,尤其是和陌生人在一起。
三、选择游戏(A分为每个问题)、B两个答案,孩子站在认为正确答案的一边)
陌生人是坏人吗?
A.陌生人是坏人。B.陌生人不一定是坏人。
2.能和陌生人一起走吗?
A.可以去公园和操场。B.不能去任何地方。
3.有个认识的阿姨想带你出去玩。
A.可以和她一起去。B.必须先告诉爸爸妈妈。
4.有个不认识的叔叔给你吃的:
A.巧克力、果冻不能吃,饮料可以喝。
B.什么都不能吃。
5.下大雨时,一个陌生人说他会用车送你回家。
A.先说谢谢再上车。B.不能上车。
6.陌生人问你的名字。家里有谁?你能告诉他吗?
A.只能告诉他名字,不能告诉他家里有谁。
B.什么都不能告诉他。
四、结束活动
提醒孩子外出时不要离开集体和成年人,遇到陌生人时不要轻信。
活动反思:
在活动的开始,通过告诉孩子变色龙沙沙和陌生人之间发生的事情,孩子们可以在现有经验的基础上谈论“陌生人”。了解,遇到陌生人要注意什么。然后通过集体学习,帮助所有的孩子理解和掌握一些与陌生人相处的方法,让孩子知道如何应对可能的危险:我认为仅仅告诉孩子“不接受陌生人的糖果或不与陌生人交谈”是远远不够的,但也必须向孩子描述可能的情况。然后指导孩子们如何去做。因此,我在活动中设置了一些非常接近孩子现实生活的情况,引起了孩子的兴趣。帮助孩子了解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和现象,然后通过游戏活动共同分析判断,知道不要相信生活中的陌生人,更不用说和陌生人一起去了。
小班社会不跟陌生人走教案(3)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不跟陌生人走》
作为一名教师,你必须编写教学计划,这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系统的知识。参考你需要的教学计划吧!以下是小边为您收集的小班社会活动教学计划“不要和陌生人一起去”,欢迎您学习和参考,我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活动目标】
1.知道不能相信陌生人的话,不能和陌生人一起去。
2.培养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活动准备】
1.请两个孩子不认识的阿姨扮演陌生人,设置好情况。
2.几个巧克力,玩具。
[活动过程]
1.讲故事“小猴子和陌生人”故事粗心:有一天,小猴子和妈妈去公园玩,孩子们学习网络小猴子特别高兴,一个陌生人走到它面前,说带它去买火车侠,小猴子跟着陌生人。结果,陌生人把小猴子带到了很远的`地方,小猴子再也不能回家了,也看不见他的父母了。
2.组织儿童讨论(
1)小猴子跟谁走了?
(2)什么是陌生人?
(3)它怎么能和陌生人一起去?
(4)结果如何?
(5)孩子能相信陌生人吗?
(6)为什么不能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
小结:有些陌生人是坏人。坏人会用美味的食物、有趣的玩具或好听的话欺骗孩子,把孩子绑起来,这样孩子就不能再回家了。所以我们不能相信陌生人的话,更不用说和陌生人一起去了。
3.情境练习:
学习一些处理陌生人的方法:
一位陌生的阿姨敲了敲门,对孩子们说:“我是你妈妈的朋友,她今天没有时间接你,让我接你回家,你和我一起去……”老师提示:
(1)你认识她吗?
(2)如果你不认识她,能相信她吗?
(3)孩子们来想想:XX应该对陌生人说什么?
(让孩子们练习)情境2:表演“不要被陌生人愚弄”。老师提示:陌生人能给你什么吗?你为什么不能吃呢?你能接受陌生人的礼物吗?为什么不呢?陌生人说他们能带你去一个有趣的地方吗?
4.活动结束了。提醒孩子们不要离开集体或成人单独活动,遇到陌生人时,不要相信他们的话。
小班社会不跟陌生人走教案(4)
小班社会教案:不跟陌生人走_小班社会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经常需要准备教学计划。编制教学计划有助于我们理解教材内容,然后选择科学合适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学计划有什么特点?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班社会教学计划:不要和陌生人一起去小班社会教学计划,仅供参考。我希望它能帮助你。
活动目标
1.知道不能相信陌生人的话,不能和陌生人一起去。
2.培养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活动准备
1.请两个孩子不认识的阿姨扮演陌生人,设置好情况。
2.几个巧克力,玩具。
活动过程
1.讲故事《小猴子与陌生人》
故事大意:有一天,小猴子和妈妈去公园玩,小猴子很开心。一个陌生人走到他面前,说要带他去买火车侠,小猴子跟着陌生人。结果陌生人把小猴子带到了很远的地方,小猴子再也回不了家,也见不到爸爸妈妈了。
2.组织儿童讨论
(1)小猴子跟谁走了?(2)什么是陌生人?(3)怎么能和陌生人走?(4)结果如何?(5)孩子能相信陌生人的话吗?(6)为什么不能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
小结:有些陌生人是坏人。坏人会用美味的食物、有趣的玩具或好听的话欺骗孩子,把孩子绑起来,这样孩子就不能再回家了。所以我们不能相信陌生人的话,更不用说和陌生人一起去了。
3.情境练习:学习一些应对陌生人的方法
情境一:一位陌生的阿姨敲门,对某某孩子说:“我是你妈妈的‘朋友,她今天没时间接你,让我来接你回家,你跟我走……”
教师提示:
(1)你认识她吗?
(2)如果你不认识她,能相信她吗?
(3)孩子们来想想:XX应该对陌生人说什么?(让孩子练习)
情境二:表演“不上陌生人的当”。
老师提示:陌生人给你的东西能吃吗?你为什么不能吃呢?你能接受陌生人的礼物吗?为什么不呢?陌生人说你可以带你去一个有趣的地方吗?
4.活动结束了。提醒孩子们不要离开集体或成人单独活动,遇到陌生人时,不要相信他们的话。
本文由七九论坛发布:七九社区 » 小班社会不跟陌生人走教案(热门4篇)
原文链接:https://www.79lt.com/6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