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1)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自转
1、定义:地球不断地绕着地轴旋转,称为地球自转。
2、自转方向: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约为24小时,即一天。
3、现象:
①时差(时间差异发生在不同经度的地方);
②昼夜更替
4、时差:由于地球不断从西向东旋转,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时间不同,东方的时间总是比西方早。
已知度求时区数经度除以15,再四舍五入。(东早西晚,东加西减)
计算区时每向东一个时区,时间增加一个小时。
北京时间以东八区(120)°E地方时间)是标准时间。世界时间:以初子午线时间为标准时间。
5、地球从西向东旋转。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逆时针旋转。
地球从西向东旋转。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逆时针旋转。
晨昏线的判断沿自转方向,夜间向白天向晨线过渡,白天向夜间向昏线过渡。
6、昼夜发生在地球上有两个基本条件:①太阳照射地球;②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
昼夜的产生与地球是否运动无关,但如果没有地球的旋转,就没有昼夜的变化。
同时,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天,被称为白天半球;没有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夜晚,被称为夜半球。
二、地球公转及四季变化
1、地球在旋转的同时,也围绕着太阳不断旋转。
2、方向:地球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从西向东。
3、时间:一年。
4、产生现象:①昼夜长短;②四季变化
5、公转轨道表面:椭圆
6、公转示意图:北半球与南半球季节相反。
7、公转时,地球有两个突出的特点:①地轴始终倾斜,并与公转轨道表面相交66、5度的夹角;②地轴的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8、15、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阳光照射的情况也不完全相同,形成四季,
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季节
相反。
三、五带的划分
1、地球表面分为五条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阳光照射地面的角度越大,地面得到的阳光越热
2、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内阳光直射,地面阳光最热,气候一年四季炎热。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寒带有极夜和极昼。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温带位于北回归线与北极圈、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地面上的太阳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四季气候变化明显。
3、七月有节气:小署和大署,最热;一月有小寒和大寒,最冷。
4、春季:12、1、2月;夏季:3、4、5月;秋季:6、7、8月;冬季:12、1、二月。这种四季是天文四季和气候四季的结合。
5、同时,纬度不同,阳光照射不同,冷热也不同。
6、极圈:66、5度;回归线:23、5度。
7、春分(3月21日左右)、夏至(6月22日左右)、秋分(9月23日左右)、冬至(12月22日左右),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
8、北半球一年中,夏季太阳高度,白天时间最长;冬季太阳高度最低,夜晚时间最长。
9、热带
一年四季炎热,温带
四季分明,寒带
终年寒冷。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2)
1、大洲包括东西半球:
亚洲、欧洲、大洋洲、非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
南美、北美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2、南北半球包括大洲:
北半球的全部或大部分是:欧洲和北美都在北半球;亚洲和非洲大多在北半球;
南半球的全部或大部分是:南极洲全部在南半球;南美洲和大洋洲大多在南半球。
3、通过赤道的大洲:亚洲、非洲、南美洲和大洋洲
4、跨经度最高的洲:南极洲
纬度洲:南极洲
跨寒、温、热三带大洲:亚洲和北美
也就是说,跨越东西和南北的大州:亚洲和大洋洲
5、临三大洋大洲:
亚洲: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
南极: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北美:北冰洋、太平洋、大西洋
欧洲有两个大洋:北冰洋和大西洋
北冰洋临大洲:亚洲、欧洲和北美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3)
陆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陆分布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洲周围是陆地(南极洲)
2、71%的地球表面是海洋,29%是陆地。
3、半岛是陆地进入海洋的突出部分;海峡是通往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七大洲: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极洲
欧洲
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陆变化的原因:地壳变化和海平面升降是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导致海陆变化。
6、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设。
7、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8、六个板块的示意图参考课本第37页。
9、一般来说,板内地壳相对稳定;板与板交界处地壳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区。
本文由七九论坛发布:七九社区 »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合集3篇)
原文链接:https://www.79lt.com/6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