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小学音乐课公开课教案(1)
一、 教学目标
2、学习和表演傣族舞蹈动作,感受傣族音乐的魅力。
3、以孔雀为主题,了解傣族民俗。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唱歌,感受傣族音乐特色。
难点:歌曲可以用简单的孔雀舞表演。
三、课前准备
钢琴、CD、多媒体操作平台、课件、黑板、主题艺术词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谜语,引出主角。
师: 同学们,今天于老师给大家猜个谜语,怎么样?
生:好。
老师:仔细听小耳朵,“穿锦袍,戴花冠,尾巴像扇子,展开大家的爱。” 谁知道呢?有那么多学生知道,请告诉我。
生:孔雀 。
老师:是的,是美丽的孔雀。你见过孔雀吗?
生:见过,在动物园里,孔雀很漂亮,有些人比它更漂亮,它会打开屏幕。
老师:你知道的太多了。是雌孔雀还是雄孔雀打开屏幕?
生:雄的。
老师:你知道孔雀的家乡在哪里吗?
生:云南。
师:对!
(播放VCD)在美丽的云南、云南西部的瑞丽江和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密林中,每当黎明微露,晨纱初露,宁静的山野散发出独特的泥土香味,成群的孔雀,以轻快的步伐,面对灿烂的日出,走出栖息的密林,在清澈的溪流中喝水,在绿草上玩耍。或者抓草地败叶,啄昆虫,或者伸长脖子发出“哦-哦”的叫声,或者梳理美丽的翅膀,或者雄孔雀展开五颜六色的尾羽,围着雌孔雀跳舞,反射在平静的小溪里,特别迷人。
(二)欣赏舞蹈,感受孔雀舞的特点。
老师:住在那里的傣族人把孔雀的美丽、善良、智慧视为吉祥的象征,也是他们民族的精神象征。孔雀也成为了他们舞蹈的主角。这是著名傣族舞者杨丽萍的《雀灵》。欣赏后,请告诉我们刚才在舞蹈中用什么动作来表达美丽的孔雀?
(课件视频)
生:用手做孔雀的头。
老师:你能来学习吗?让我们一起学习吧。用你的拇指和食指,做它的头,其余的手指伸直,就像孔雀的冠,孔雀会用嘴梳羽毛。
老师:学真象,这只孔雀真漂亮!模仿孔雀还有什么动作?
生:一直旋转,裙子像孔雀一样飞起来。
生:衣服很像孔雀的尾巴。
老师:让我们也来学习。现在让我们一起跳音乐。
伴随着《金孔雀轻轻跳》的音乐跳,老师指导。
(三)唱跳结合,学唱新歌。
1、老师:真的是一群漂亮的孔雀。如果我们能边跳边唱,那就太好了。傣族孩子给我们唱了一首孔雀歌,叫《金孔雀轻轻跳》。(展示主题,播放音乐)
2、老师:你熟悉这首歌的旋律吗?
生:熟悉,这就是我刚跳舞时的音乐。
老师:是的,让我们再听一遍。然后告诉我歌曲的情绪是什么?
生:美丽,抒情。
(出示歌谱)
3、请伸出右手食指,读“da”划节拍唱。
4、学生用钢琴唱歌谱,老师带领。
5、学生们用音乐节奏朗读歌词。
6、老师:有人一定要问,小卜少,小卜冒是什么意思?猜猜!
生:傣语中是小女孩,小男孩的意思。
老师:顺便说一句,你真聪明。小卜少,小卜冒,让我们轻轻地跟着钢琴唱歌词。
7、轻轻加入第一段歌词。
8、我们一起唱两首歌词。
9、老师:这首歌要表现什么?
生:傣族人对家乡的热爱。
老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来唱歌?
生活:快乐,快乐。
10、老师:那就让我们这些小卜少,小卜冒一起唱歌跳舞吧。
师生歌曲表演。(分组进行,综合评价)
(四)拓展欣赏,感受傣族音乐。
1、老师:孔雀是傣族人心中的神,所以傣族人以孔雀为题创作了很多音乐。西双版纳的孔雀用什么乐器演奏,表现什么?第一次听。
2、老师:你听到了吗?用什么乐器演奏?
生:葫芦丝。
老师:是的,看!这是葫芦丝。葫芦丝是傣族的乐器,音乐婉转悠扬,仿佛把我们带到了美丽的西双版纳。(展示课件图片)
3、老师:听了这首音乐,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听第二遍。
生:孔雀优美的姿态(行走、站立、开屏、喝水)。
老师:说到孔雀,人们不禁会想到喜欢孔雀的傣族。同学们,你们对傣族了解多少?(课件图片)
傣族是云南特有的民族之一,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 傣族服饰,男子穿着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裤,冷天披毛毡,多用白布或青布包头。纹身的习俗很常见,女性传统上有窄袖短衣和筒裙。傣族饮食以大米为主,喜欢饮酒和食用酸辣、美味鱼虾等水产品。一般都有嚼槟榔的习惯。傣族人因地理环境原因,住在竹楼,一楼养猪等牲畜,纺织,二楼居民。
傣族人的节日主要与宗教活动有关,主要与门节、开门节、泼水节等有关。夏历六月中旬关门,九月中旬开门。从关门节到开门节的三个月,是一年中宗教活动最多的时期,如敬佛、听佛经。泼水节是傣族历新年。届时,将举办泼水、赛龙舟、放高升等活动,这是每年最盛大的节日。
(5)课堂总结。
孔雀飞来,给傣族人民带来了幸福、吉祥和快乐。看!孔雀飞向我们,最后请欣赏舞蹈《孔雀飞来》。(展示课件)
老师:在美丽的云南,除了傣族,还有很多少数民族。你知道什么吗?
苗、傣、侗、彝、白等。
老师:下节课让我们继续了解美丽的西南少数民族音乐。
小学音乐课公开课优秀教案(2)
一、活动目标:
模唱名旋律,用各种肢体语言和道具感应乐句和AB曲式。
二、活动准备:
飘带,唱名旋律卡,CD、钢琴等。
三、教学队形:
圆站,围圈坐。
四、活动的重点难点:
重点:感应音乐AB曲式。
难点:模唱名旋律。
五、活动流程:
(一)感应乐句
1、老师弹钢琴,孩子用肢体(手、脚、肩或两个人合作)画音乐句子的长度,数拍数。
(二)、故事指南:当圆圆和溜溜玩得很开心时,突然想起水滴婆婆的劝诫,便急忙向梦幻溪的方向前进。
(三)感应乐句
1、听:老师哼旋律,学生们静静地听。
2、手舞:a段手臂飘出旋律的高低。
B段在周围的空间画出4个乐句。
3、飘带舞:A段听老师哼唱名旋律。
B段在周围的空间画出乐句的线条。
(四) 感应曲式
1、 全围圈:A段模唱名旋律。
B段以飘带划船或画出代表乐句的四个涟漪。
2、 两人一组持有一条丝带:
A段面对面唱名旋律
B段用彩带划船画出代表乐句的四个涟漪。
大班音乐活动《梦幻溪》第二课时
一、活动目标:
继续感应乐句,用乐器感受AB音乐风格。
二、活动准备:
一张游戏书扩展图,沙锤,铜碰钟,丝带等。
三、教学队形:
自由行走,分两组半圆形坐。
四、活动的重点难点:
重点:孩子通过道具表演感受音乐的乐句。
难点:能分辨不同的音乐AB曲式,用舞蹈表现不同的AB曲式。
五、活动流程:
(1)故事介绍:小水滴乘坐小青蛙的荷叶船,沿着梦幻小溪穿过一片美丽的森林,最后到达嘉年华会场。
(二)感应乐句
1、律动
(1)儿童手持沙锤,随乐句倾斜,感应乐句。
(2)感应两个小节的乐句:两个6拍
每2小节换拍肢体部位,走2小节换方向。
一个人/两个人牵手/换伴/
1、 表演音乐和舞蹈
(1) 孩子们被分成两组表演:A段:铜碰钟伴奏。
B段:用彩带划船。
(2) 两人一组,拿一条丝带划船:a段:左右摇晃。
B段:随乐句一前一后划船。
(三)动手:滴画
1、老师示范
2、儿童在A段音乐中轻轻摇动纸张,与同伴交换。B段滴上不同的颜色。
(4)完成儿童游戏书籍
1、A段旋律:根据叶子的高度,指唱旋律的名字。
2、B段乐句:画出青蛙的桨和水中的涟漪。
优秀的小学音乐课公开课教案(3)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认真构思设计以绘画或黑板报为主题,用所学的技法和方法衬托主题,完成活动任务。
3、主题可以从角度或局部形象来表达。
重点难点:
1、尝试和探索人物的比例和动态的绘画方法。
2、学习整体设计的方法,理解平衡和变化的审美原则。
教学准备:
课件、示范绘画工具、学生自带色彩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件介绍
通过多媒体播放学校升旗仪式和奥运会五星红旗升起的场景,学生们被引入了一种神圣和自豪的氛围。
二、了解常识
与学生交流课堂收集的国旗和国歌知识,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五星红旗的意义和起源,以及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应该具备的常识。
三、师生讨论
一起欣赏课件上的摄影作品和模型绘画,了解每幅画所传达的情绪。接下来,谈谈你自己的创造性想法,试着要求不同的想法,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有了良好的想法,学生应该关注绘画中的场景、国旗的位置、人物的位置、动作和相关环境的位置。
四、绘画步骤 构思,打轮廓,涂色
老师重点讲解一些不同角度的绘画方法,如正面、侧面、反面等不同的表达方法,以及敬礼一些动作的绘画方法,掌握画面的总色调等。
五、欣赏评价
绘画作业完成后,师生一起评价。
第二课时
一、读书自学
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学,了解黑板报的相关知识,如黑板报由哪些部分组成,在设计和制作黑板报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二、欣赏评价
在对黑板报纸的要求有了感性的了解后,我们将对黑板报纸和一些手写报纸进行评估,看看黑板报纸的要求,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进一步加深对黑板报纸的理解。
三、黑板报设计步骤要求
黑板报纸布局设计的主题 明,布局美观醒目,达到吸引观众的宣传效果。
1、组织相关稿件
每期黑板报都有一个主题,围绕主题选择稿件,5-6篇。
2、绘制布局设计图
布局的主要内容设计可以是:一个出版头,6篇大、中、小文章。
作业比例参照本班教室黑板比例。
3、板块布局画格子
4、完成分工合作
四、排版游戏 :排版游戏以“庆国庆”为主题
1、设计一个更符合“庆国庆”主题的刊头,画在黑板的合适位置。
2、选择布置版块的标题位置,并以适当的形状绘制版块。
3、在合适的位置选择合适的题花和尾花插图。
五、欣赏评价:作业完成后进行评价,总结
六、课后延伸: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各班教室欣赏黑板报,并在教材中“学习屋”的调查评价表上做出自己的评价。
小学音乐课公开课优秀教案(4)
教学目标
1.冬雪给大地带来了寒冷,雪景给我们带来了银白色世界的欢乐。这种自然现象为音乐文化提供了资源。虽然我们在祖国的许多地方都没有看到它的美丽,但我们可以从歌曲、音乐和京剧的音乐中寻找体验和乐趣。
2.创造旋律的初步学习模进方法。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唱《堆雪人》;听听《乘雪橇》。
第二课:唱《雪花带来冬梦》;听《踏雪寻梅》、“打虎上山”。
第一课时
一、表演《雪花带来冬梦》
1.解题介绍:“雪花”、“梦”有关系吗?
谁在做这里的“梦”?是孩子还是小动物?做什么“梦”?这就是这首歌要告诉你的。オ
2.听范唱。
听完范唱,你能理解歌名吗?
雪花-梦-小动物-春风-梦醒。
3.再听一遍范唱,“告诉小晓×ד间奏处,请随音乐轻轻拍手(XX)。
四、解决两个难点:
“#2”的音高要接近“3”,这样“#2”才能唱得准。
注意弱起的节奏,用划拍法唱得准。
5.自学歌曲的曲调。
6.表演歌曲时,要注意两个乐段的对比。第一个乐段注重叙事性、流畅性和口语性,尤其是四个“告诉”,要体现保护小动物的环保意识。
第二乐段是全曲的高潮,注重抒情,表现出对小动物的善良和热情。
7.讨论:
设问:
(1)歌曲告诉我们什么知识?
(生物科学知识-冬眠)
(2)冬眠还有哪些动物?
(知识的拓宽和延伸)
8.以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的意识,感情地唱这首歌。
9.总结:冬雪带来的好处——生态平衡。
二、听《踏雪寻梅》オ
1.这是中国现代作曲家黄自在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一首歌。介绍黄自的生活。
2.欣赏踏雪寻梅。
边听边看书中的歌词,如果能同时展示歌谱,效果会更好。
3.讨论歌曲表演的内容。(歌曲表达了冬天主人翁踏雪寻梅、努力学习、追求美好时光的心情。)
4.再听一遍。鼓励学生看歌谱,轻轻哼唱。
5.总结:这是20世纪30年代以描绘雪景为主题的歌曲。
三、听《打虎上山》
第一次听《打虎上山》。
介绍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剧情中《打虎上山》唱段的背景。
2.聆听引子音乐,体验“莽林海,广阔雪原”的壮丽景色。
3.复听全唱段。学习杨子荣的英雄气概。
4.总结:这是京剧描绘的雪景和英雄穿越林海穿越雪原,深入匪巢消灭匪徒的豪情壮志。ケ硌
优秀的小学音乐课公开课教案(5)
教学题目:
《瑶族舞曲》
教材分析:
《瑶族舞曲》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第二册,第二单元——“五十六朵花”第二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民主自豪感和自信心。在欣赏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在音乐的世界里理解、感受和欣赏音乐,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热爱,更好地弘扬民族文化。
学情分析: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音乐仍然很困难。因此,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思维,感受瑶族舞曲的速度、力量特征和情感,已成为本课的重点。本课的难点是记住音乐的旋律,引导学生正确分析所选部分的音乐。课前,我安排学生收集相关瑶族作业信息,组织小组,大胆利用在线教室与学生完成第一课的教学内容,为第二课的欣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们喜欢这样的“计算机”音乐课。它激发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学习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音乐,让学生了解当地的相关音乐文化,初步了解长鼓和瑶族舞曲的创作背景。
过程和方法:专注于欣赏和听到瑶族舞曲的音色、力量、速度和音乐情绪的差异。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和熟悉音乐的主题,掌握瑶族音乐的风格特征和节奏特征。引导学生以各种形式联想和想象,让学生体验音乐表达手段在塑造艺术形象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感受瑶族舞曲的速度、力度和情感
教学难点:
掌握瑶族舞曲的节奏和音乐风格特点。分析作品内部主题的变化和发展。
教学方法:
教学法、讨论法、演示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教室,PPT
课堂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讲完后,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小组收集的资料,并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教学媒体(资源)的作用和应用:网络教室使用白板制作课件并演示。
(百度图片瑶族服饰)设计意图和依据: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的动手能力。
2.老师向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瑶族风景片,通过语言介绍了解“盘王”、“长鼓”等关键词为欣赏教学铺平了道路。
开发网络资源,利用软件将视频、音频、图片等资料制作成走进瑶族山寨的短片,让学生更加关注瑶族舞曲的相关内容。
教学媒体(资源)的作用和应用:
设计意图、依据:
使用姐妹艺术“有声文字-语言”。让学生对关键词、盘王、长鼓、长鼓励等有更直观自然的了解。
二、学习新知识
1.美丽的风景,美丽的音乐,瑶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舞蹈很有特色,被称为“有声无影”。也就是说,舞蹈场景是根据优美的音乐联想起来的。那么如何创造出如此美妙的旋律呢?学生们带着疑问,欣赏视频,介绍瑶族舞曲的创作背景和曲作家刘铁山的短片。
教学媒体(资源)的作用和应用:央视主持走访曲作者刘铁山在网上收集下载的视频短片。
设计意图和依据:借助对视频短片记者的采访,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音乐的创作背景,以兴趣丰富对音乐的理解。
2.再听:分段听,用音乐演奏主题乐器,让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不同部分的不同情感。并有意识地完成p11页的课后练习。
教学媒体(资源)的作用和应用:在多媒体课件的帮助下,引导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设计意图和依据:提高学生记忆旋律的有效性。
三、巩固练习
1、扩展:有机整合课堂内外,拓宽学习渠道,提高课堂理念,播放其他形式的瑶族舞曲,与学生一起观看。介绍新稻子演唱团的成长经验,播放在青年歌曲比赛中演唱的瑶族舞曲。学生和老师一起欣赏其他形式的瑶族舞曲,并和老师一起观看。
教学媒体(资源)的作用和应用:充分利用优秀的网络资源,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设计意图和依据:旨在通过这一环节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艺术的热爱,为学生永远喜欢听觉艺术奠定基础。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和家乡的美好愿望。
2、达标检测:
①中国哪个少数民族的《瑶族舞曲》音乐创作于哪一年?谁是音乐作者?
②少数民族有三种以上的特色乐器。
③瑶族舞曲的曲式结构由几个部分组成?各个部分用什么乐器演奏?
④请听现在播放的音乐是瑶族舞曲的哪一部分?描述了什么样的情绪?
形成评价:
1.关于测试问卷,学生对乐器的名称和音色的回答不是很好,这也是我最需要充电的环节。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从这方面开始,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
2.由于五年级学生的心理因素,与低年级学生相比,他们不愿意参加前面的表演,但他们特别喜欢在线课程。特别是在这门课的第一节课上,我大胆地使用了学校的在线教室。这是学生们第一次在机房上音乐课。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非常兴奋,从收集、整理到制作课件都充满了兴趣。
板书设计:
1、小组探究 独立活动-学生展示收集的瑶族资料
2、情境导入 了解新知识——欣赏瑶族风景片和视频播放,了解音乐创作背景和作曲家。
3、初听全曲 感受音乐——初步感受听音乐,小组合作回答问题。
4、分段聆听 记忆音乐-了解瑶族长鼓,学习它的基本节奏
5、再次聆听 逐渐深入-再次整体欣赏,表演创作音乐。
6、拓展延伸 提升课堂——聆听和欣赏瑶族舞曲改编的音乐作品,提升课堂氛围。
反思和总结教学
本课程通过视频短片采访作者,学生直观地了解了音乐的创作背景,这一环节的设计效果非常好。学生们印象深刻。在听音乐比赛中,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了大量知识,激发了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可以认真听音乐,根据老师认真回答,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听音乐,我还加入了学生长鼓节奏伴奏,学生不仅了解典型的瑶族长鼓节奏,并能充分感受到瑶族舞曲的音乐风格。
这门课教学的缺点是让孩子了解西方管弦乐器的相关知识渗透不够具体,因为学生通常接触西方乐器不多,现在音乐使用电伴奏,所以在教学中,只是在音乐游戏中,让学生听辩论乐器的音色,并说出它的名字,老师不能使用图片、音频和其他视觉材料,让学生更直观、更深入地了解每种乐器,这是一个很大的遗憾。另外,我自己也不太确定一些主题的配器,含糊不清,需要反复推敲教材,反复听音乐,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欣赏。此外,一些相关知识扩展,45分钟特别紧张,因此,一些教学环节没有详细改进,这也让我后悔,白板定位问题,有时课前忙,然后从新定位真的很麻烦。
本文由七九论坛发布:七九社区 » 小学音乐课公开课优秀教案(合集5篇)
原文链接:https://www.79lt.com/4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