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课件教案>小学课件教案>小学语文亡羊补牢课文教案(精选7篇)

小学语文亡羊补牢课文教案(精选7篇)

小学语文死羊补课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读课文中的四个生字,一个多音字;能写“洞”、“嘴”等字。

2、能流利地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亡羊补牢》的故事

3、理解“亡羊补牢”、“劝告”等词语的含义,结合生活实际,初步体验寓意

教学过程:

一、揭示主题

(一) 理解“寓言”的含义

1、可以说说我们学到了什么寓言。

2、也可以说说寓言故事的特点。

(二) 揭题解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寓言故事,题目是《亡羊补牢》。

2、你知道每个字的意思吗?理解“死”和“牢”的意思。引导理解问题的意思。

二、初读感知

1、 自学课文:阅读正确的发音,思考哪些句子写“亡羊”,哪些句子写“补牢”。

2、 交流:课文讲牧羊人丢了多少次羊?

找出第一次发现丢羊和丢羊原因的句子。 板书:发现

指导:读准多音字“圈”,范写“洞”提示第11笔,“叼”最后一笔是什么?

找出第二次发现失羊和失羊的原因。 板书:发现

再次书写“洞”和“嘴”

3、找出牧羊人“补牢”的句子。

4、讲故事大意:用“发现… 发现……很快就没有失去……”

三、体验寓意

(一)、抓“劝”切入,初知寓意

1、牧羊人第一次丢羊,邻居怎么劝他?找句子,理解“邻居”。

2、“劝”和“说”有什么区别?(“劝”是指发现别人的问题,让别人改正)

3、练习阅读对话。如果说第一次丢羊是意外,第二次的原因是什么?

4、看图说话,看牧羊人用力修羊圈,这次邻居们在说什么?

( 如果…… 幸亏……)

5、总结:牧羊人不听劝告,继续丢羊,听劝告,不再丢羊。由此可见,及时纠正做错事听别人的建议是多么重要。

(二)、抓“劝”展开,理解寓意

1、老师用白话讲述了《战国策》庄辛劝楚襄王的故事。

《亡羊补牢》的故事起源于古代的一个“劝告”故事。战国时期,一位名叫庄辛的大臣发现楚王整天不理朝政,东游西荡。庄辛很担心,对楚王说:如果再这样下去,楚国就会灭亡。楚王不听。结果五个月后,秦国兵进来了。楚王吓得别无选择,只能请庄辛出主意。庄辛说了很多话,其中之一就是:“死羊补牢还不晚。”

2、理解“死羊补牢,还不晚。”意思

听了故事,你说楚王丢羊了吗?那庄辛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亡羊”其实是指?-有错误 “补牢”呢?-及时补救 还不算晚—还不算晚。

听了庄辛的话,楚王立即改正了错误,最终使楚国避免了这场灾难。

(三)、顺“劝”回归,学讲故事

1、一个小故事改变了楚王和楚国的命运。可见这个故事有多有意义。你愿意把它讲下来吗?

2、你想告诉谁这个故事,为什么?(告诉有缺点必须改正的人,告诉自己,多想想自己的缺点,努力改正。)

四、作业

1、 抄写生字

2、 讲故事

教学理念与反思: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学习寓言的目标之一是通过学习故事内容来理解寓言的含义,从而给学生一些生活启示。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考虑寓言的特点和学习寓言的方法。因为寓言的主题往往是故事的主要内容,所以这门课的教学从解决问题开始梳理文本,以避免内容,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学习单词,阅读文本,扩大使用,这是汉语学习中最重要的工作。对寓意的理解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不能直接告知。因此,本课程教学,以“说服”为入口,通过学生自己的学习,深刻的感知,学习文本和追溯,学习语言和生活应用有机结合,让学生真正体验故事告诉我们真相,有意识地应用于生活,最终植根于自己的精神世界。

小学语文亡羊补课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读书,能写本课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体验寓言的寓意。

3、情绪化地阅读课文。

教学重、难:

1、理解课文内容。

2、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引入兴趣

学生们喜欢听语言故事吗?我们以前学过什么寓言?(学生说)这些寓言故事通过一个故事告诉人们真相。今天,在这门课上,我们将学习两个寓言中的第一个寓言“死羊”(黑板主题,一起阅读)

二、了解题目

1、“死羊补牢”是一个成语。通过预习,你知道这个成语中的“死”和“牢”是什么意思吗?(死亡:丢失。牢:关掉动物圈,课文中指羊圈)

2、你能用一句话完整地说“亡羊补牢”的意思吗?

三、初读课文

1、这个寓言到底讲了什么?请自由阅读课文,注意阅读正确的发音和句子。

2、出示词:羊圈后悔劝告

洞穴街区寓言

(1)自由读词

(2)谁来读第一行(指名阅读)

请看第一行的单词。一个单词的发音很特别。你找到了吗?(圈:多音字)

(3)谁来读第二行?(指名阅读)

学生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单词的发音需要我们注意吗?(广场和洞读轻声)

(4)再读一遍这些要注意的单词。

(5)一起读这些词。

3、指导书写

过渡:“洞”一词不仅发音特殊,而且形状复杂。这两个词是相同偏旁和相同结构的词。它们的偏旁是“洞”,“洞”下面是“屈服”的“屈服”,“洞”下面是“隆重”的“隆”。写作时请仔细观察“洞”字需要注意什么?

(1)生观察。

(2)师范写作,

(3)生练写作和展示。

四、再读课文

1、这篇课文有多少自然段?(5)请站起来读。其他学生注意听他们读什么,边听边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1)指名阅读课文,

(2)生评。

2、谁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个故事的内容。

3、养羊人丢了多少次羊?(2次)

(1)请默读课文1-4自然段,找出养羊人第一次丢羊的原因。你可以用笔在书上画画。

报告:原来羊圈破了个洞。晚上,狼从洞里钻了进来,把羊带走了。

一起读这句话。黑板书:圈破丢羊

(2)养羊人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破了,那么第二次丢羊是因为什么呢?(不听邻居的建议)

(3)邻居知道这件事,对养羊人说了什么?谁来读?

指导阅读:想想社区会用什么语气对养羊人说这些话?(建议)谁会再次说服养羊人。学生们向他学习,并在下面练习。请女同学一起说服养羊人。

(4)养羊人听从邻居的建议吗?(板书:不听劝告)他是怎么说的?谁来读?

指导阅读:羊丢了。养羊人在乎吗?(不)我们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养羊人的话?(不在乎)谁会再读一遍?(1-3)

(5)句式练习

(2)由此可见,不听劝告,不及时补救过失,不良结果会重复。

5、学习第五自然段

(1)养羊人在第二次失去羊后会怎么想?你是怎么做到的?请自由阅读第五自然段落,并画出相关句子。指导阅读:第二次失去羊,让羊人感到(非常后悔),谁能读出他的遗憾。

(2)他是怎么做到的?一起读(他赶紧堵住洞,把羊圈修好。)(板书:修羊圈)从这里可以看出养羊人(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纠正)(板书:知道错误就改)

6、拓展

请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这个人修羊圈的时候,原来劝他的邻居刚好路过。邻居会怎么说?养羊人会怎么回答?

五、体验寓意

1、想一想,养羊人在丢羊修羊圈的时候做错了什么,做对了什么?

2、类似的事情经常发生在生活中。你能联系你的生活现实吗?

3、你从亡羊补牢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结论:在这节课上,我们学习了另一个寓言,并理解了真相。今天回去,用你自己的话告诉你的父母这个寓言。

这句话是什么句子?(反问句)你能不改变句子的意思,用另一种方式改变这句话吗?(羊丢了,不用修羊圈。)

(6)同桌练习阅读。

(7)演一演。

4、邻居的好心劝告,养羊人当耳风,让我们来看看不听劝告的结果吧!

请一个学生读第四自然段。别人找羊人不听劝告的后果是什么?(又少了一只羊)(板书:再丢羊)这里的“又”说明了什么?(这次丢羊的过程和上次一样)

小学语文亡羊补课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理解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意思。

2、理解寓言内容,正确回答课后问题,理解寓言的含义。

3、从现在开始练习造句。

4、情绪化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验寓意,联系学习 现实生活,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用具】

视频,幻灯片, 自制教学幻灯片等 。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说出掩耳盗铃的意思。

2、回忆学习掩耳盗铃的方法。

图文结合,理解内容。

反复朗读,悟出道理。

联系分析,加深理解。

二、讲读

第一则寓言──《亡羊补牢》(出示课题)

1、释题:

亡─丢失;牢─关闭动物圈;亡羊补牢─羊丢失后修理羊圈。

2、分节读文,质疑。

纠正发音:邻里中坊读轻声;洞里的洞读轻声。

3、看录像,思考问题,理解大意。

养羊人丢了第一只羊之后,听了邻居的劝告是怎么想的?(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养羊人第二次失去羊之后,他是怎么想的?(用_______)结果如何?

4、仔细阅读课文,总结寓意。

幻灯片显示: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⑴ 用肯定句代替这个反问句:

羊丢了,修羊圈没用。

⑵ 问:修羊圈有用吗?为什么?

(羊圈修好了就不会丢羊了,有用一定要修。)

⑶ 比较句子:

羊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羊丢了,修羊圈没用。

(反问句语气更强,突出了养羊人根本没想到的后果,执迷不悟。指导阅读,用“不在乎”的语气阅读。范读,个别读,齐读。)

⑷ 讨论:

假如你是养羊人,你会怎么做?

过渡:

因为养羊人没有你正确的想法,又失去了一只羊。

展示句子:他很后悔,不应该接受邻居的建议。

① 理解填空:

养羊人现在觉得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比较句子:

他后悔不应该接受邻居的建议。

他后悔应该接受邻居的建议。

(前一句不双重否定,凸显了养羊人知错改错的决心。)引导学生读出后悔和知错的语气。个人阅读,范式阅读,一起阅读。

③ 从哪里可以看出他真的后悔了?用______画出相关单词。(快速、牢固地看到他的行动已经改变了)指导读出重音。

④ 讨论:

养羊人现在后悔了,现在修羊圈晚了吗?

5、阅读全文,思考: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四人小组讨论;个别答案;然后老师总结。

小结:

这个寓言说明一个人做错了什么,及时纠正还不算晚。纠正越快,错误造成的后果就越小。现在我们通常用死羊来弥补这个成语,比喻错误发生后及时纠正,补救还不算晚。

三、指导课文复述,根据生活现实谈感受

四人小组讨论,指名谈话。

四、课堂练习

指导造句:从此

先读一个例子,理解单词的意思,然后试着说句子。

五、作业

1、熟读本则寓言,试背。

2、说出亡羊补成语的意思。

小学语文死羊补课文教案(4)

学习目标:

1、能认出5个生字,能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漏洞、带走、邻居、后悔、劝告”等词语。

2、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这个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的内容,结合实际生活体验故事的真相。

教学重点:

在体验寓意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验寓意,并能联系实际生活,谈论感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板书预设:两个寓言 亡羊补牢)

一、问答导入(4分钟)

老师: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是什么? ( 齐读课题) 你知道寓言是什么吗?

老师:有道理的故事。我们应该如何学好寓言? (板书:道理)

老师:除了学习道理,还要学什么?一下子学会道理吗?(板书:故事)

老师:今天我们掌握了这两点,就能学好课文。

老师:今天学习《死羊补牢》,请组词“死”。(板书:死亡) 请给“牢”组词。(板书:监狱)

师:“亡羊补牢”中的“亡”、“牢”是什么意思?

老师:通常,我们学习的“死亡”意味着死亡,有些人认为它意味着失去,有些人认为它“牢固” 是牢房的意思,到底是什么?请在课文中找到答案。

二、找证据,初读课文(6分钟)

老师:找证据一定要先读课文,慢慢读,用拼音解决生词。

(一)学生自由阅读课文

要求:1、组长带领读课文,听到谁读不准,一起帮他。

2、交换组长检查阅读情况。(组长汇报阅读情况)

老师:以后小组检查的时候,要齐心协力,争取好成绩。

(二)出示三句话:(课件)

原来羊圈破了个洞,晚上狼从洞里钻了进来,把羊带走了。

邻居劝他说:“赶紧修羊圈,堵洞。”

他后悔自己不应该接受邻居的建议,以为现在修理还不晚。

老师:请小组分读三句话。(生读这三句话)

老师:哪个聪明的孩子发现蒋老师为什么选这三句话?(自由朗读这三句话,一起阅读。)

三、研究,找出“死”和“牢”(6分钟)

老师:课文读熟了,但问题还是没有解决。请默读课文,想想“死”。、“牢”是什么意思?小组交流一段时间。你必须找到证据,看看你从哪个句子中找到了什么,然后把它画下来。提醒大家,可能有不止一个证据。

(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教师巡视小组学习,做出适当的点拨。

学生汇报:

老师:刚才读的句子有几个字没读好。(指名帮助再读这句话。)正确阅读“圈”、“嘴”等字。“死”不是“死”吗?现在人们认为“死”是什么意思?

老师:“牢”是什么意思?“补牢”就是“修羊圈”。邻居说修羊圈就是“补牢”。(解释)“牢”的构词意思:宝盖意味着房子。牛羊以前住在一起,“牢”是牛羊住的地方。

老师:按照刚才的方法,找出丢羊的句子和补羊圈的句子,自由练习。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5分钟)

老师:看这个寓言的时候,老师总是不明白一个问题。我想请你帮忙回答: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丢了第二只?

老师:请默读课文,思考这个问题。(生请默读课文,思考)

师:齐读这句话。(生齐读)

邻居劝他说:“赶紧修羊圈,堵洞。”“邻居”就是——(邻居),注意“坊”轻声朗读。

老师:邻居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劝告语气。)他读得怎么样?

老师:邻居这么关心养羊人,但是养羊人呢?你能看出养羊人的态度吗?

老师:养羊人是这么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么想?

老师:你看,善良的邻居是真诚的,但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老师:让我们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老师: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刚才我们学到的片段,那就是——(亡羊)。

老师: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怎么想,怎么做?自由阅读第五节,画出相关句子。

(讨论交流)

老师:养羊人是怎么做到的?(展示投影,看图片说话。)为什么要读好“快”?可以去掉吗?

老师:养羊人为什么这么做?引用描述他心理的句子。

小学语文亡羊补课文教案(5)

设计理念

寓言故事篇幅短,内容简单,意义深刻。在教学中,学生应充分利用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法,通过自学、讨论、交流、阅读、实践等教学活动,理解内容,理解意义,培养情感,培养健全的个性。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词,能写8个生词,能组词扩词。

2、阅读课文,阅读课文内容,理解两个寓言的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

3、愿意主动学习寓言。

教学重点

会知道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教学难点

阅读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动物头饰、生字卡。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场景

1、祖国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语言精湛,意境优美;有形式固定、意义简洁的成语,也有传统的谚语和谚语。我们今天学到的文本被称为寓言。

2、板书题目:两个寓言。借助拼音阅读题目。

3、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来解释一个深刻的文学体裁。在这节课上,我们学习了“坐井观天”。

4、媒体显示:(鸟儿飞到井边,一只青蛙坐在井里)老师解释图像。

5、青蛙和鸟儿相遇了。他们说什么?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听。边看书边听录音。

二、自由阅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阅读课文,标出生词。

2、借助汉语拼音,阅读生词。

3、小组交流: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生词。

4、教师检查识字情况:抽读、正音、齐读。

5、指导书写“这”、“口渴”(学生可以交流)。

6、勾出文中的生词,读几遍。

三、熟悉课文,理解内容,体验寓意

1、释题:坐在井里看天空。问题:谁坐在井里看天空,看到什么样的天空?

2、齐读课文,边读边想:为什么鸟和青蛙争论不休?

3、小组讨论:

(1)为什么青蛙和鸟会争论?

(2)青蛙和鸟类认为天空有多大,原因是什么?

4、汇报交流。

5、媒体展示了青蛙和鸟类之间的对话。引导情感阅读,角色阅读,通过阅读、讨论、评论,体验句子的意思。

6、你认为青蛙和鸟对谁错,为什么?

7、实践活动:用白纸卷成一个小筒,从筒的一端看天空。交流经验,了解青蛙理解事物的局限性。

8、读完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四、情绪化地朗读课文,拓展练习

1、分角色表演《坐井观天》。

2、引导想象:如果青蛙跳出井口,它会怎么想,怎么说?

3、联系现实生活,谈谈学习这个寓言的感受。

五、学法迁移,自主学习《亡羊补牢》

1、小组阅读课文,交流:你读什么,哪里读不懂?

2、全班一起读课文,提出不懂的地方:讨论、交流、理解。

3、媒体出示了一句话:“赶快修羊圈,堵住洞。”“羊丢了。修羊圈为什么?”把反问句变成陈述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感受句子的意思和养羊人的心情。

4、邻居和养羊人对谁错?为什么?

5、阅读最后一段。讨论:这次养羊人的想法和做法发生了什么变化,结果如何?理解:后悔,后悔,抓住机会加快速度。你觉得养羊人有什么品质?

小学语文亡羊补课文教案(6)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点:

⑴ 了解本课的生词和新词,了解本课的关键词。

⑵ 理解寓言的含义。

⑶ 能正确流利地阅读课文。

⑷ 通过网络了解更多关于寓言的知识。

2、能力目标:继续培养学生提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水平。同时,培养学生利用互联网获取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⑴ 从寓意中获得教育。

⑵ 激发学生求知欲。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寓言中包含的真相。

2、对“牢”、“亡”、理解“亡羊补牢”的含义。

【教学分析】

1、解决问题:

学生在解决词义时,利用课件中“牢”字义的演变和“牢”字的象形文字,使学生生动清晰地理解“牢”字古今意义的转变。

2、展示名言,突出重点:

学生揭示寓意时,用课件展示拉封丹名言,既清晰又简洁地总结寓言分为身体(故事本身)和灵魂(道理)两部分。通过名言,我们可以进一步牢牢掌握《亡羊补牢》的故事内容和寓意。

3、开阔视野,拓展课外:

学习完这门课后,学生们对寓言知识有很多问题。所以我把知识扩展到课外,通过学生在线搜索信息,获得更多的寓言知识。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鼓励学生积极学习。

将计算机多媒体融入语文课堂,以理论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智能地学习。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话题,引导问题

今天,许多老师来上课。他们不知道我们三一班的学生有最大的优势。也就是说:努力学习,愿意思考,敢于提问。是吗?今天,我们将充分展示这一优势,好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小寓言(板书:死羊补牢)谁能读?谁会再试一次?一起读吧!“死”是这门课的生词,似乎你们都知道了。看到这个问题你有问题吗?学生可以自由提问。当你看到这个话题时,你会问这么多问题,但这很棒。能解决吗?你想怎么解决?好了,请用自己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如果你在阅读过程中遇到新的问题,请像往常一样做一个小标记,并尝试解决它。如果你真的解决不了,请稍后提出,让我们一起学习。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解决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牢”字的意思也发生了变化。请看大屏幕。课件显示:“牢”字的意思演变。突破困难,让学生一目了然。)

二、体验和理解文章的意思

(说到寓意)在这里,老师给学生们讲了一句名言:课件展示了拉封丹名言,让学生更清楚地理解寓言分为两部分:身体(故事本身)和灵魂(寓意)。对《死羊补牢》的故事和寓意有更深的理解。

寓言的身体是故事本身。谁能再次向大家展示寓言的身体来阅读课文?通过寓言的身体,你可以看到寓言的灵魂。谁能说寓言的灵魂是什么?

你还解决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你知道这么多这样的小故事真是太棒了!事实上,每个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对我们来说都是一种收获。你的问题越多,收获就越多。

寓言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通过这个小寓言,你的小脑袋里肯定会想到很多问题。你想问什么吗?

啊!学生们有这么多问题,想找到答案吗?好吧,让我们走进广阔的寓言世界。

【评析】

使用计算机网络:让学生进入校制网页“寓言之家”,这里有寓言知识、动画寓言、连环画寓言、连接相关网站(伊索寓言”、拉封丹、中国古典寓言网等。)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互联网了解更多的寓言知识。同时,让孩子们了解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小学语文亡羊补课文教案(7)

教学目标

1、能理解写本课的生词。正确理解单词。

2、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述寓言故事《亡羊补牢》。

3、了解故事的内容,结合实际生活体验故事的真相。

重点难点

了解语言的主要内容,体验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寓言。谁能说什么是寓言?(寓,寄托;言,讲道理。寓言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让人受到教育和启发。)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寓言《亡羊补牢》。(板书课文题目)

二、解决问题,引出主要内容

1、请查字典,说说题目中的“死”和“牢”是什么意思。【“死”在古代是指丢失。文中“牢”指羊圈。】

2、你能用一句话来说“亡羊补牢”的意思吗?(养羊人只有失去羊才能修复羊圈。)

三、学习生词、新词

1、显示单词卡,指名阅读。

亡羊补牢 羊圈 窟窿

叼走 街坊 劝告 后悔

2、交流讨论,记忆字形。

洞穴:上面是“穴宝盖”,下面是“屈”。

街道:中间最后一笔是“提”。

洞:上面是“穴宝盖”,下面的“折文旁”下面有一横,不要扔掉。

3、口头组词。

四、深入学习,理解寓意

1、默读课文。思考:养羊人丢了多少次羊(因为羊圈破了,丢了两次羊。)

2、从第一到第四自然段学习。

(1)指名读,画出第一次丢羊的原因。(原来羊圈破了个洞,狼晚上从洞里钻进来,把羊带走了。)

(2)请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丢羊的事。(因为羊圈破了一个洞,狼从洞里拿走了羊,所以羊少了一只。)

(3)句型训练。

投影填空:

我今天很开心,原来______。

因为小丽生病了,所以______。

(4)养羊人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破了,那么第二次丢羊是因为什么呢?(不听邻居的建议。)

指名阅读邻居与养羊人的对话。

(5)养羊人的想法对吗?为什么?(养羊人的想法是错误的。因为他不修羊圈,羊会再次丢失。他只是觉得失去的羊回不来了,却没想到会再失去羊。)

学生们分析得很好,养羊人没有仔细分析丢羊的原因,考虑问题也不全面。

(6)养羊人不听劝告的结果是什么?一起读第四自然段。

“ 又 ” 这是什么意思?(这次丢养的过程和第一次一样。)

由此可见,不听劝告,不及时补救过失,不良结果会重复。同学们,这个道理适合学习吗?(比如做作业,如果错了,一定要分析原因,及时改正错误,下次不再错。)

3、学习第五自然段。

(1)指名阅读,画出第二次失羊后养羊人的想法。

(2)理解句子,展示投影:

他后悔不应该接受邻居的建议。

“后悔”是什么意思?这是什么意思?(我觉得我以前的行为是错误的。这表明养羊人意识到他们以前的想法和做法是错误的。)

(3)养羊人现在修羊圈不晚?为什么?(现在修羊圈还不晚,以后就不会丢养了。)

这一次,养羊人的思维比第一次有所进步,思维全面。

(4)课文中哪一句说明现在修羊圈还不算晚?(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

(5)投影显示插图。

请用“因为…所以……”句式说说图中的内容。(因为养羊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所以赶紧修好了羊圈。)

(6)养羊人这样做的结果如何?(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

“再也”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强调他的羊从此没有丢过。)

五、深入理解,揭示寓意

1、想想看,养羊人在丢羊和修羊圈方面做错了什么,做对了什么?(做错了:不听别人的建议,考虑问题不全面。做对了:吸取不听建议的教训,及时纠正错误,修复羊圈。)

2、读完这个故事你知道什么?(如果一个人做错了什么,只要他愿意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结论:在这门课上,我们不仅学习了一个寓言,理解了它告诉我们的真相,而且在阅读时也知道了思考,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学习知识,读得越多,就越聪明。

本文由七九论坛发布:七九社区 » 小学语文亡羊补牢课文教案(精选7篇)

原文链接:https://www.79lt.com/4463.html

文章链接:https://www.79lt.com/4463.html
文章标题:小学语文亡羊补牢课文教案(精选7篇)
文章版权:本网站的文章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及用户投稿,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版权均归属于原文作者
本文最后更新发布于2023年02月17日 17时24分58秒,部分文章具有时效性,若有错误或已失效,请联系邮箱957875@qq.com
    文章版权声明 1、本网站名称:七九社区
    2、本站永久网址:https://www.79lt.com
    3、本网站的文章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及用户投稿,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邮箱:9578785@qq.com

    4、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
    5、 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

     
    小学课件教案

    小学语文《秋天的图画》优秀教案(热门5篇)

    2023-2-16 9:18:51

    小学课件教案

    小学语文课件(汇集20篇)

    2023-2-18 9:25:12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e123d4c6f5b7b58b44f30622795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