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课件大全(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0页的例题,第41页的试试,想做第14题。
教材简介:
本课教学的两个加数接近100加法估算,估算结果也用100加法估算,教材选择电话、自行车、电饭煲、电风扇四种物品。提出新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估算,让学生自己提问,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探索估算方法,帮助学生通过实践巩固知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习加法估算的方法,增强估算意识,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交流意识和积极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估算的实际应用
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仅仅依赖于模仿和记忆、实践、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为此,在扎实提高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设计了有趣的实践,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探索、合作交流,学习解决估价近100套的实际问题,通过拓展实践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创造场景,激发兴趣
1.导入:你喜欢逛超市吗?现在老师邀请你去超市,你愿意吗?在逛超市之前,老师得出问题来考你,只有成功解决了,才能出发。有信心吗?
2.出示卡片:孩子们,请看数字卡片。你知道他们接近几百整吗?(想做第一题的数字做成卡片)
指名说。
3.每个人都回答得很好。老师生活中还有一些常见的东西。请估计他们接近几百,比谁最准确。
图片出示
电话、电饭煲、自行车、电风扇
98元192元 403元105元
指定学生回答,相机显示每个项目的价格
4、揭示主题:孩子们,刚才我们估计了上述每个项目的价格,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项目需要估计总价格,我们该怎么办?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主题:加法估算
【设计意图:商品价格由估计接近几百的商品价格和相机显示,从而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热情。为估计两件或两件以上商品的价格是几百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进入场景,探索算法
1.出示电话、电饭煲等物品及价格图。
估计买电话和电饭煲大概要几百块钱?
学生自己读题目,说说你读了什么?
明确:估计,不要计算准确的钱数,只要估计大约需要几百元。
2.讨论:这个问题的结果能用什么方法估计?
(1)小组讨论:提醒学生从上面估计每件物品价格接近几百的方法来思考。
(2)沟通报告
98元近100元,192元近200元
100+200=300元左右,300元左右
(3)总结:以上算法称为加法估算。你能说说刚才是怎么估计的吗?(学生练习说)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的能力,不需要计算准确的得数,只需要估计大约几百元。透露一个学生能发现的秘密是灰色教育,甚至是罪恶!一定有一些学生能够估计两件商品需要几百元。组织小组交流后,他们可以让学生掌握小组和班级交流中的估计方法和步骤,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主观学习主动性。】
3.试试教学
(1)第一题,告诉同桌你是怎么估计的,同桌可以互相补充。
再指名说,相机纠正。
(2)请购买你最想买的两件商品,估计要几百元左右。
学生自己做,说出自己的估计方法和理由。
指定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本链接结合例子情况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在桌子之间交流估算方法,旨在提高所有学生的估算能力。】
三、组织实践,巩固应用
1.想想做第二题
(1)独立完成,
(2)指定学生回答,说说你是怎么估计的?及时纠正。
2.想想做第三题
明确要求:先估算,再垂直计算。
(1)学生独立完成。
(2)请学生回答并问:你估计的结果是多少?计算结果是多少?计算结果与估算结果一致吗?
(3)告诉学生:以后做题的时候要学会用估算的方法检查计算结果。
3.想想做第四题
(1)学生可以自由阅读题目,看清楚题目的意思,谈谈这个题目和上面的题目有什么区别。
(2)指几个学生回答,并说出判断的理由。(找出判断计算结果是多是少,然后回答。)
【设计意图:巩固学到的新知识,在课堂上进行有层次的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四、联系生活,实践应用
老师:最近,当我上街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些我喜欢的东西。
微波炉 十万为什么? 旅游鞋 榨汁机 复读机
305元 98元 112元 186元 201元
你能帮我快速估计总价吗?可以互相讨论。
老师:总价是多少?你是怎么估计的?
【设计意图:估计总价是本课内容的拓宽,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问题来自生活,回归生活,可以让学生再次深刻地感受到数学来自生活,为生活服务。】
五、全课总结
我们在这节课上学到了什么?参与估算的加数有哪些共同特点?估算方法是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估计,比如在商店买东西,在出发前估计多少钱,买东西后,但也估计钱是否正确。除了买东西,还有其他的事情需要估计。请注意观察并记录下来。下次我们交流好吗?
二年级数学课件大全(2)
学习目标:
1.让学生通过具体活动体验上下位置关系。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用激励语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的乐趣。
学习重点: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上下位置关系。
学习困难:体验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学具准备:课件、投影仪、教学书籍、练习册、铅笔盒、皮肤、动物图片、胶水
学习过程:
一、引入兴趣
老师说一个字,让孩子说一个意思相反的字。师:大(小),多(少)……上(下),激励:孩子真的很聪明,说得对,说得快。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
揭示主题:上下
二、创造情境,探索新知识
(1)小故事情境:冬天来了,天气越来越冷。小动物躲在房子里……他们向大树爷爷求助。
(2)课件显示鸟和小白兔
谁愿意帮小鸟谈谈它现在的位置?
学生1:上面有鸟。
学生2:小鸟在小白兔上。
谁来谈谈小白兔的位置?
学生1:小白兔在下面。
学生2:小白兔在鸟下。
(3)大树爷爷建议:孩子说上下的时候,要说清楚谁在谁上面,谁在谁下面。
1.体验上下相对性。
(1)课件显示小松鼠,在小鸟和小白兔之间。
①谁来谈谈小松鼠的位置?
学生1:小松鼠在鸟下。
学生2:小松鼠在小白兔上。
②讨论:为什么一定要说小松鼠在上面?过了一会儿,它就在下面?
③全班交流。
④小结。
激励:你回答得很好,解释得很清楚,老师一听就明白了,非常感谢。
(2)课件显示:小猴子在小松鼠和小白兔之间。
谁能说出小猴子的位置?
学生1:小猴子在鸟下。
学生2:小猴子在小白兔上,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上下》。
学生3:小猴子在小松鼠下面。
……
激励:你真的是一个善于观察、认真、细心的孩子。
(3)给小动物分房子。
①四人组活动。
②反馈不同分法的小组。
③说一说。
住在最下面,是第一个 层; 住在上面,是的 层;谁住在第二层? ,它在 的上面, 下面,第三层呢?你为什么要这样分?
激励:你真的很体贴。我为小动物感谢你。
三、感知生活中的上下
1.摆一摆,说一说。
(1)请拿出数学书,把铅笔盒放在数学书上,把练习册放在数学书下,把橡皮放在铅笔盒上。
(2)课件显示摆放图:
你和它一样吗?谁能说数学书和铅笔盒的位置?
(3)随意交换学习用品的位置,同位互相谈谈他们现在的位置。
2.谈谈身体上的上下问题。
(1)同位互相看一看,结合身体上的东西谈谈它们之间的上下位置关系。
(2)组织交流。
3.谈谈教室里的上下问题。
(1)找教室里有什么东西可以用上下来说说。
(2)组织交流。
四、出示小书架。
(1)提问:书架有多少层?都放了什么东西?
(2)指名为小评论员,介绍书架内物品的摆放位置。
激励:你的评论太精彩了。老师有机会推荐你在电视台当小评论员,好吗?
四、拓展应用
1、课件出示 P59t3图。
(1)问题: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
(2)组织交流。
2、课件出示 P59t5图。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
激励:你的想法很独特,老师真的要向你学习,谢谢你这么清楚地向老师解释。
五、评价体验
你在这节课上学得开心吗?说说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对老师满意吗?为什么?
激励:你有很多收获。继续努力。我相信你将来会对自己很满意。谢谢你对老师的评价。
二年级数学课件大全(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用色条图(线段图的雏形)分析数量关系,结合思想渗透数字,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在逐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列出综合算法来解决问题,并合理使用小括号来改变计算顺序。
过程和方法:体验生活中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 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可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利用色条图分析数量关系,掌握需要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
会发现隐藏的中间问题,合理利用小括号列综合算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同学们,老师今天带你们去面包房,好吗?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报告收集的信息。(面包店的师傅总共要烤90个面包,已经烤了36个。)
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有多少人没有烤过?)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尝试列式答案。
学生可以根据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今天,我们将继续解决问题(板书问题)
探究新知
(一)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第53页例4情境图显示课件: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知道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预设问题:(1)一共烤多少次?(2)已经烤了好几次了(3)剩下的要烤多少次?
今天,让我们先解决剩下的问题。我们必须烤几次?这个问题。
想想看:你知道剩下的要烤几次,我们需要使用什么信息?
画画:老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画出简单的色条图。
(2)沟通讨论,试着回答
应该如何列式回答?要解决问题,我们应该先问什么,再问什么。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倾听不同想法。
说一下:要求烤几次,剩下的要烤多少次,再烤几次。
独立思考,列式答案。
(三)交换报告,形成板书。
学生报告不同的回答方法(让学生谈谈他们每一步都在寻求什么?)。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90-36=54(个) (90-36)÷9 90-36÷9
54÷9=6(次) =54÷9 =54÷9
=6(次) =6(次)
比较方法二和方法三。
(1)小组交流这两种解法的区别。
(2)你同意哪种方法?为什么?如果不加括号,应该先算什么?
(3)为什么方法二要用小括号?加上小括号后,先问什么?
如果有学生说方法四,老师要及时鼓励,问:你怎么想?
(4)检验反思,总结总结
引导学生进行口头检查:将问题结果作为已知条件进行检查,然后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总结:遇到问题后,要敢于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思考。如果一个问题需要多个步骤来解决,我们应该考虑先回答什么,然后回答什么。小括号应根据四个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合理使用。
巩固应用
(一)(课件出示教材第54页“做一做”的情境图)
先独立思考,再和同桌交流,再说先回答什么,再回答什么。
学生报告解决方案,同时比较两种方法,哪种方法更容易理解?
方法一:3×9-3×6 方法二:3×(9-6)
(二)智慧大竞争。
(56页第5题课件出示)
(1)每天挖多少米,需要使用哪些数学信息?
(2)学生向老师汇报色条图,帮助分析
(3)试图解决学生的土壤思维问题
(4)(60-15)÷5=9(米)
2(课件显示教材第55页第一题的情境图)
(1)想知道用20元买票够不够,首先要知道什么?
(2)买票用的钱需要什么条件?
(3)学生独立思考后,尽量解决,同时指定学生板演,然后全班交流。
买票要多少钱? 2×8+5=21(元)
20元买票够吗? ?21>20 ,21-20 =1(元)
答:20元买票不够,差一元。
3.原来有25只兔子,又买了15只。总共有8个笼子。平均每个笼子有多少个?
一共有多少只兔子?25+15=40(只)
平均每个笼子放几个? 40÷8 =5(只)
综合算式:
(25+15)÷8
=40 ÷8
=5(只)
答:平均每个笼子放5个。
(课件出示课件)学生做9排练习,需要站多少排?
(1)学生读完题后,指定学生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指定学生板演,最后全班交流。
6×3÷9=2(排)
二年级数学课件大全(4)
加法估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0页的例题,第41页的试试,想做第14题。
教材简介:
本课教学的两个加数接近100加法估算,估算结果也用100加法估算,教材选择电话、自行车、电饭煲、电风扇四种物品。提出新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估算,让学生自己提问,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探索估算方法,帮助学生通过实践巩固知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习加法估算的方法,增强估算意识,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交流意识和积极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估算的实际应用
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仅仅依赖于模仿和记忆、实践、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为此,在扎实提高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设计了有趣的实践,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探索、合作交流,学习解决估价近100套的实际问题,通过拓展实践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创造场景,激发兴趣
1.导入:你喜欢逛超市吗?现在老师邀请你去超市,你愿意吗?在逛超市之前,老师得出问题来考你,只有成功解决了,才能出发。有信心吗?
2.出示卡片:孩子们,请看数字卡片。你知道他们接近几百整吗?(想做第一题的数字做成卡片)
指名说。
3.每个人都回答得很好。老师生活中还有一些常见的东西。请估计他们接近几百,比谁最准确。
图片出示
电话、电饭煲、自行车、电风扇
98元192元 403元105元
指定学生回答,相机显示每个项目的价格
4、揭示主题:孩子们,刚才我们估计了上述每个项目的价格,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项目需要估计总价格,我们该怎么办?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主题:加法估算
【设计意图:商品价格由估计接近几百的商品价格和相机显示,从而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热情。为估计两件或两件以上商品的价格是几百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进入场景,探索算法
1.出示电话、电饭煲等物品及价格图。
估计买电话和电饭煲大概要几百块钱?
学生自己读题目,说说你读了什么?
明确:估计,不要计算准确的钱数,只要估计大约需要几百元。
2.讨论:这个问题的结果能用什么方法估计?
(1)小组讨论:提醒学生从上面估计每件物品价格接近几百的方法来思考。
(2)沟通报告
98元近100元,192元近200元
100+200=300元左右,300元左右
(3)总结:以上算法称为加法估算。你能说说刚才是怎么估计的吗?(学生练习说)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的能力,不需要计算准确的得数,只需要估计大约几百元。透露一个学生能发现的秘密是灰色教育,甚至是罪恶!一定有一些学生能够估计两件商品需要几百元。组织小组交流后,他们可以让学生掌握小组和班级交流中的估计方法和步骤,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主观学习主动性。】
3.试试教学
(1)第一题,告诉同桌你是怎么估计的,同桌可以互相补充。
再指名说,相机纠正。
(2)请购买你最想买的两件商品,估计要几百元左右。
学生自己做,说出自己的估计方法和理由。
指定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本链接结合例子情况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在桌子之间交流估算方法,旨在提高所有学生的估算能力。】
三、组织实践,巩固应用
1.想想做第二题
(1)独立完成,
(2)指定学生回答,说说你是怎么估计的?及时纠正。
2.想想做第三题
明确要求:先估算,再垂直计算。
(1)学生独立完成。
(2)请学生回答并问:你估计的结果是多少?计算结果是多少?计算结果与估算结果一致吗?
(3)告诉学生:以后做题的时候要学会用估算的方法检查计算结果。
3.想想做第四题
(1)学生可以自由阅读题目,看清楚题目的意思,谈谈这个题目和上面的题目有什么区别。
(2)指几个学生回答,并说出判断的理由。(找出判断计算结果是多是少,然后回答。)
【设计意图:巩固学到的新知识,在课堂上进行有层次的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四、联系生活,实践应用
老师:最近,当我上街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些我喜欢的东西。
微波炉 十万为什么? 旅游鞋 榨汁机 复读机
305元 98元 112元 186元 201元
你能帮我快速估计总价吗?可以互相讨论。
老师:总价是多少?你是怎么估计的?
【设计意图:估计总价是本课内容的拓宽,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问题来自生活,回归生活,可以让学生再次深刻地感受到数学来自生活,为生活服务。】
五、全课总结
我们在这节课上学到了什么?参与估算的加数有哪些共同特点?估算方法是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估计,比如在商店买东西,在出发前估计多少钱,买东西后,但也估计钱是否正确。除了买东西,还有其他的事情需要估计。请注意观察并记录下来。下次我们交流好吗?
本文由七九论坛发布:七九社区 » 有关二年级数学课件大全(集锦4篇)
原文链接:https://www.79lt.com/2748.html